經過蘭陽博物館的文化洗禮後, 午餐時間到了,
羅老大精心試吃比較後, 這家"樂屋"日式小吃光榮勝出!
大伙飢腸轆轆衝了進去, 老闆阿莎力的說了, 沒位子! 對面請!
對面?! 美髮沙龍?! 意思是要我們洗頭理髮後才等得到飯吃?!
其實是這間店生意太好, 把對面的空間也頂了下來,
除了舊扛棒沒拆除, 裡面已是桌椅具備的小吃店格局啦!
在羅老大進出張羅菜色同時, 沒吃早餐的黃小為同學已兩碗味噌湯下肚了!
等待食物上桌的同時, 謝博士開始了他對台灣在地小吃店的疑問講座.
"我前幾天在花蓮吃扁食, 才坐定都沒看菜單, 服務生就來問要幾碗?
....... 怎麼一家店只賣扁食和乾麵?.....不是應該再賣個肉圓? 蚵仔麵線或.......?"
-->"......"代表謝博士的詳細說明和極度疑惑.
"還有, 怎麼有一家店只賣蚵仔湯, 蚵仔煎, 就沒了!
不是應該再賣個米糕, 炒米粉這樣選擇才多啊?!"
看著謝博士小愷一臉正經的提問,
大家則是拼命忍著笑.
是說, 謝博士, 您真的離開故鄉太久了,
台灣小吃名店的人氣和近年的達人文化, 真的不需要"多幾樣"來讓顧客多選擇!
不同於美國因廣大領土出門覓食不易,
台灣的在地小吃, 真的不用走進一家店就必須吃到其代表"食籍"的所有食物啊!
賣蚵仔麵線的店, 你走進出只能選大碗或小碗, 加辣或不加, 要不要香菜.
吃完後走到下一家, 賣台南碗粿的你只能選碗粿或浮水魚羹.
想吃炒米粉? 拍謝, 出門轉幾個彎, 再換一家吧!
我想改天咱們應該帶著老同學來個夜市或在地小吃巡禮,
應該會有很多的趣味!
而當天的中餐在羅老大高估大家的"肚量"和忽略大家的"年歲"之下,
完全是戰力不足的吃不完, 喊著好飽好飽的晃到店外,
我們品酒去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