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次在日本, 麵食幾乎成為我的主餐,
五天的行程吃了四家,
這家"一蘭", 雖不是個人認定的No1,
但卻也絕不容錯過.
在各區都有連鎖店的"一蘭",
上野店不但接近車站, 而且24小時營業,
沒找空檔去吃實在說不過去!
我們到達時幾乎不用排隊, 因此買了票根本就來不及拍下售票機的照片,
等候區的空位燈一目了然, 服務員帶位迅速又不易出錯,
雖是在一人一個像K書中心的位置用餐, 但如果有同行的朋友,
它們還是會幫客人安排坐在一起.
"一蘭"拉麵之所以會受到廣大外國遊客推崇,
除了他食材用料基本條件的優異,
主要就是可因個人喜好調整湯頭濃淡和麵條的粗細,
很多台灣旅客吃不慣日本拉麵主要都是因湯頭過濃或過鹹,
但在"一蘭", 當買完拉麵券安排入座後,
服務人員便會遞上一份挑選單,
麵條的寬度要粗或細, 湯頭要濃或淡, 甚至口感要硬或軟都可調整,
之後端上來的等於就是一碗量身定製的"我的拉麵",
所以我很少聽到有人覺得"一蘭"不好吃或不合口味的評價.
每個用餐的位子雖小, 但是水杯, Menu, 冰水水龍頭都在一旁隨手可得,
如果有事要找服務員, 左前方的方形鈕一按就有人由窗口來詢問,
完全日本風格的貼心.
剛開始買拉麵券一時失手, 居然多按了加半球麵的按鍵,
本來還在擔心吃不完, 等拉麵一上來才發現真是誤打誤撞,
因為和其他家的拉麵相比, 他的麵真的不多.
這樣的設計就可同時照顧到小食量不致因吃不完而浪費,
胃口大的也可以在吃完麵後按鈴請窗口內的廚房加煮麵後送來,
非常方便.
基本的拉麵配料不含蛋, 我們加了一個玉子,
送上來是帶殼的狀態,
剝開裡面是半熟的溫泉蛋.
我這碗麵都是點選標準狀況, 好不好吃?
套句Garry的話:"台灣的拉麵頂多讓你覺得好吃,
日本的拉麵是會讓你覺得感動!"
同行的夥伴有人去吃了兩次,
我的"美食清單"太滿, 所以只去了一次,
下回再去日本, 還要再去吃!